风心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胸闷心头乱跳小心患上房颤
TUhjnbcbe - 2021/3/18 16:42:00

心动过速、心慌胸闷、气促晕眩……这些症状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节律问题,房颤通俗说就是心房颤抖。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威胁。?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我国房颤患者已超多万,多数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因为他们没有症状,或只有阵发性心慌,没引起重视。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为至次/分,心跳频率也出现快、不规则的症状,有时甚至达至次/分。”

我院心内科赵国强主任解释,诱发房颤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等。房颤的症状可表现为心脏跳动紊乱、心跳加快、疲劳、头晕眼花、晕倒,更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胸部疼痛、压迫、呼吸困难等。房颤的最主要危害包括卒中、心力衰竭,由此引发患者死亡率增加。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房颤大国,目前约有超过万人罹患房颤,而且新发患者人数逐年增多。世界心脏联盟的数据显示,每年有万人发生卒中,其中近万人死亡,还有万人留下终身残疾,由此而带来了庞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预防和治疗有诸多难题,患者切莫走进误区

---房颤治疗“五大误区”不该被忽视

误区1:房颤早期无需治疗

早期房颤患者自觉心慌明显,心跳时快、时慢,症状十分显著。当转为持续性房颤后,因长期对快心率的耐受或持续性房颤心率相对缓慢,上述症状反而好转。这部分患者很容易误认为症状改善、忽视治疗,其实这才是恰恰最危险、最需要正规治疗的人群。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因为房颤发作时,心脏跳动时快时慢(可达~次/分),血液极易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直接堵塞大脑大血管,即引起大面积脑卒中。

在医学上,房颤的发病原因尚未查明,不能实现早期预防。但可以通过监测它的发生,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和救治。

误区2:房颤只能靠药物治疗

大多数房颤患者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不仅达不到根治的目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赵主任介绍“现今治疗房颤的两大方向,一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再就是介入手段。”不过,特别强调:“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不能根治房颤的。”

介入治疗通过多年的实践,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射频消融术,通过该手段,医生完成一个房颤手术只需2小时,初期房颤治愈率在70%以上。

赵主任介绍说,“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最理想的优选治疗方法。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射线量的摄入,构建绿色健康的手术体验。”

误区3: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高、安全性差

老年人体质较弱,合并慢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较高,其实这是对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方式不了解造成的。所谓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操作,只需在局麻下,穿刺静脉提供血管入径即可,只留有针眼大小的皮肤切口。

导管送入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需要2小时左右,手术后穿刺部位仅需要沙袋压迫8小时即可,老年人能很好的耐受。

临床工作中老年人房颤占导管消融房颤80%以上。赵主任讲:从国内外大的电生理中心实践来看,消融安全性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实际上小于1%。

误区4: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不能根治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心肌病、甲亢型心脏病、高心病、冠心病等)患者同时并存房颤非常多见。

其实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熟的房颤外科治疗(左心房迷宫术)成功率几乎均在90%以上,提示器质性心脏病不是影响房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怎样发现自己是否患有房颤?

最简单的方法是学会摸脉搏,如果脉搏不整齐或者过快就要尽快做心电图检查了;或者你经常觉得自己心慌、胸闷、心头乱跳,医院做一次心电图检查。

对于中老年人群,建议应每1-2年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有疑似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阵发性房颤和无症状性房颤。

---end---

供稿:*晓莉编辑:康秀娟审核:张龙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胸闷心头乱跳小心患上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