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世界心脏日爱心护心换心这支团队协
TUhjnbcbe - 2020/12/29 14:09:00

哈哈

医院最新动态

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1

▼▼▼

昨天,年9月29日

是第20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

“关爱心脏健康,你我共同承诺,将心比心”

昨天下午,医院

南京医院

副院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30余位骨干专家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

展开了一场大型的爱“心”义诊教育活动

▲义诊现场

9月29日,在志愿者的组织引导下,络绎不绝的候诊社会群众井然有序地排队问询。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孔祥清教授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邵永丰教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殿富教授、张凤祥教授、主任医师周蕾教授、心血管病中心孙伟副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魏磊教授、赵胜主任医师、李芝副主任医师等知名专家一排坐开,热心地为大家提供诊疗服务,他们耐心聆听群众的病情陈述,细心询问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认真细致地为群众测量血压、开展常规检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健康及安全用药指导。短短的1个半小时内,就为余名群众提供了义诊咨询服务,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

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很重要

▲医院副院长占伊扬教授接受采访

目前,中国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达2.9亿人,其中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在过去15年中,发达国家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而中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预防。对此,医院副院长占伊扬教授呼吁:

“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心脏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人人都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人人都可以享受愉悦的生活。”

既要“同心协力”也要“推己及人”

▲孔祥清教授接受采访

谈到此次爱“心”义诊活动,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非常有感触地说道:

“今年世界心脏日英文主题是“Myheart,yourheart”,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同心协力,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出关爱心脏健康这个承诺;二是指同理心,说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了您的心脏健康,所以我们共同承诺。中文主题“将心比心”契合英文主题,指的是推己及人,为他人健康考虑,我们一起约定健康生活。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在世界心脏日这个特殊日子组织一场爱“心”义诊活动,能够让更多人对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深刻的理解,尽可能地改变更多人的观念、行为和生活,使更多的人免受心脏病的困扰,焕发心脏活力。”

如感到胸闷气喘都应及早就医

▲邵永丰教授接受采访

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针对心衰、尤其是终末期心衰患者强调:

在现阶段,心脏移植仍是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金标准。截止年6月,国内注册登记完成例原位心脏移植,供体的缺乏仍是制约心脏移植最大的瓶颈,不幸的是心衰患者等待供心期间6个月和1年病死率分别为21%和41%。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心脏移植手术缺乏了解,往往错过了最佳手术期。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如果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而3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稍微活动就有气喘胸闷等症状,医院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有心脏移植指征的病人应尽早接受移植手术,以避免病情很重再手术会大大增加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费用,同时也会使死亡率增加。

▼▼▼

世界心脏日,神奇的心脏移植了解一下

这是一张看似平常的查房照片

但这背后的经历却着实不平常

对于坐在病床上的28岁小赵来说

这1个多月是他重获“心”生的难忘历程

4小时的心脏移植手术,1个多月的康复

在医院(南京医科大学)

专家团队夜以继日、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下

小赵终于微笑着走出病房

即将开启了人生中的崭新航程

24小时内接连做了两台心脏移植手术

▲邵永丰教授手术中(资料图)

仁医君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了解到:9月25日下午15点,专家团队开始为一名52岁的扩张性心肌病的男性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历时5个小时,术后第二天清晨患者就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良好;紧接着,9月26日中午11点左右,手术团队开始为一名27岁男性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历时6小时左右,术后,专家团队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脏功能,术后患者也逐渐恢复。在短短的时间内连续开展两台心脏移植手术,这在国内也并不多见。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表示,医院从年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40例,其中最长存活14年并存活至今。

心脏移植手术过程几乎不出血?

▲邵永丰教授(右)手术中(资料图)

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赵胜主任医师表示,近期几台心脏移植术中出血量少是整个团队精心操作、团结协作的成果。“术前准备好所需的血制品、术中操作快速精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赵胜表示,在邵永丰教授的带领下,手术团队努力将体外循环带来的凝血功能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缝合严密仔细,血压控制合理满意,在术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很好地减少了出血。

我们感激捐赠者的无言大爱

邵永丰教授表示,医院几例供体心脏均是死亡患者捐赠的,我们感恩并铭记他们的无言大爱,“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生活在世界上。”

“目前心脏移植发展主要受限于供体数量较少,主要还是传统观念的作用,有些人认为心主灵*,与传统思想不符,所以捐赠心脏较捐赠其他脏器要少,而我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有很多,供体严重稀缺。对于这些问题,破除观念很重要,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器官捐献制度,打消捐献者或家属的疑虑,同时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些都是要改进的地方。”邵永丰教授说。

体外循环为心脏移植保驾护航

当问到很多人好奇的“心脏移植的瞬间,人没有心脏怎么还能存活”的问题时,赵胜表示,在心脏移植期间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就是利用一台体外循环机器提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且予以氧合,代替心脏及肺的功能,所以在手术期间病人是安全的,医生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手术。目前这种技术非常成熟,可以在此技术的保驾下完成各种心脏手术。

更多报道,请看这里

精彩回顾

01维族5岁“补心”男孩在病房唱起国歌!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心连心”!

02生命奇迹!28岁小伙儿在省人医4小时成功“换心”!

03成功完成例!邹建刚教授团队让患者心脏回归“本来的节奏”

04在众多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孔祥清教授团队的秘笈是什么?

05心脏8处畸形!饱受痛苦30年后,她鼓起勇气接受手术,重获新生!

责任编辑/周宁人

稿件来源/彭澎万莉

摄影/郎琪

鸣谢/赵胜

图文编辑/周宁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医院官方平台(JSPHRYSC)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心脏日爱心护心换心这支团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