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风心病、主动脉瓣病变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具有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积极防治非常重要。
心血管病患者,普遍缺铁!
各类患者的缺铁比例数据
无论左室射血分数是多少,在心衰患者中铁缺乏都是非常常见的,比例高达60%;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约43%的患者存在铁缺乏症;
在冠心病患者中,高达60%的患者存在铁缺乏症;
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约45%的患者存在铁缺乏症;
一项针对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研究显示,约53%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存在铁缺乏症;
在房颤患者中,约50%的患者存在铁缺乏症;
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尤其是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高达75%的患者都存在铁缺乏症。
与不缺铁的人相比,缺铁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24%,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26%,死于任何病因的风险高12%。
缺铁的危害
铁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微量矿物质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还参与肌红蛋白的合成,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等,是代谢过程中的必需物质。一旦人体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继而表现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不适。尤其,对于婴幼儿和孕产妇危害更大。
对于婴幼儿来说,缺铁不仅会导致婴幼儿贫血,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消化吸收能力、免疫功能等。同时,缺铁的孩子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容易疲倦。
对于女性而言,缺铁性贫血非常常见,尤其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更容易缺铁。数据显示,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者约占50%以上。孕妇缺铁,不仅容易乏力、头晕、困倦,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胎儿早产或孩子贫血。同时,孕妇患缺铁性贫血,会增加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容易出现宫缩无力、产后出血,还容易继发感染,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风险。
另外,缺铁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医学生物统计发现,1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和11%的新发心血管疾病都与缺铁相关。
如何发现自己缺铁了?
微量元素分析仪是运用先进的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结果。
日常如何补铁
日常饮食补充
据研究,存在于肉类、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大多属于血红素铁,较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吸收率可达到10%~25%,而存在于植物食物中的铁,属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1%。因此,建议大家适当吃一些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比如牛、猪、羊等红肉、动物血制品及动物肝脏、鱼类等。另外,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C也可辅助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因此,建议人们在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时,可同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橘子、猕猴桃等。
个性化营养方案
微量元素分析仪可以基于微量元素的检测数据,为患者提供营养素推荐和基于营养素强化的对应食物分类。可以更好、更合理的选择营养补充剂,如通过食物摄入、口服补充剂、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
(喜欢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