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易筋经二式韦驮献杵第二势
TUhjnbcbe - 2023/7/26 0:07:00

(制图:吕智程,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适宜人群

主要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损伤、下肢静脉曲张、口舌生疮、咽炎耳鸣、偏头痛、头晕眼花、肥胖、失眠、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足趾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瞪口呆。

脚趾撑立地,两手平伸开;

心气都平静,目瞪口不开。

本招式重点锻炼经筋

手太阳经筋

起始于小指的上边,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可及于手小指之上,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着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下颔处,上方的连属于眼外眦。

本招式能够调理手太阳小肠经,经常练习可以增强小肠与心脏的功能。

相关经筋疾病

小指不舒适;肘后缘疼痛;绕肩胛牵引颈部疼痛;耳鸣,眼花。

预备式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溦屈,调整呼吸,凝神静气。排除杂念。

左右平举

双脚跟并拢,双臂向左右两侧平开,掌心向下。

动作要领

该动作在练习时,应注意抬肘过程中的两个配合:一是腰部以上至胸部要配合运动,以使动作具有整体协调性。二是注意扩胸与吸气的相互配合,使内外运动紧密结合。

反掌并指

吸气,缓缓翻掌,同时两膝伸直,抬起脚跟。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并拢,睁大眼睛,使思想向极远处延伸。

动作要领

两臂一字平展与肩平,感觉好像有人从两边将手臂拉开。注意用力时要从极轻微向轻微发展,吸气时感觉能量从腰上升至胸、肩、臂,直到指尖。呼气时放松身体。两足跟踮起,经常练习之后可仅用大脚趾受力。

呼气,缓缓翻掌向下,落脚跟。重复三到五次。

易犯错误与纠正……

练习时尽量保持两手平直。为了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有人指导。

结束式

调匀呼吸后,慢慢呼气,同时放下两手及足跟。

小编说

伸展动作对于肺脏功能有一个良性的刺激作用。同时对于调整肩关节效果明显。

练功功解

反转手腕可牵拉手太阳经筋,起到良性刺的作用。

脚后跟动作能够有效的刺激小后部的防治下肢静脉曲张。

由于本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耳周围及面颊。坚持练习此动作,无其柱式的练习,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等现象,久练自然消失,随后出现经筋(经脉)通畅轻快之感。

养生之道

未时分清泌浊,饮水能排*火

本招式能够调理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经气最旺的时间是未时(13点~15点)。未时,也叫羊时。羊是美味的代表,因此未时不仅是小肠所主,还是主滋味的时辰。所以这时候是人体对外界能量摄取的关键。小肠被誉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主吸收,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所需的营养进行调整。

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临床上经常用泻小肠火来祛心火,心火也经常下移小肠,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口生疮、舌少红痛等,这时可以用利尿的方法来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表现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颈项部疼痛、偏头痛、耳鸣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时,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在饮食上应多选择西瓜、南瓜、冬瓜、红豆鸡肉等。

小肠在未时分清泌浊,所以午餐必须要吃得好,才能确保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佛教僧人讲究过午不食。是因为在未时之后,肠胃功能逐减弱,这样的说法在医学上有一定的养生价值。胃和小肠虽是消化器官,然而与精神、心理所彰显出的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在未时注意不要动气,要豁达一些心胸开阔一些,这是木时段的养生要点。

心理剖析

本经主要代表个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如果小肠气正常,情绪上就会表现热情开朗,对人细心而体贴,彬彬有礼,分析能力强,爱整洁。

如果小肠气阳实,情绪上就会表现对周围事物冷漠,常发怨气,敏感易怒;行为上爱挑剔别人,自以为是,为小事斤斤计较。

如果小肠气阴虚,情绪就会出现神经质,敏感脆弱,胆小怕事;行为上钻牛角尖小气、有洁癖心胸狭窄。

本招式问答

问题一:什么叫“心与小肠相表里”?

回答:“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概念主要是从经络的络属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故气血相通。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在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时,除表现口烂舌疮外,还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热证,叫做“心移热于小肠”。若小肠实热,亦可顺经上于心,则可出现心烦,舌尖糜烂等症状,治疗上即要清泻心火,又要清利小肠之热,相互兼顾,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筋经二式韦驮献杵第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