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规鱼类出血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疾病症状 [复制链接]

1#

在常规鱼类的养殖过程中,出血、烂鳃、肠炎、腐皮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比较频繁、发生面积也较大。很多养殖户还是经常选用一些老方法进行疾病的防治,甚至使用一些违禁药品,如孔雀石绿、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控制疾病。这样的防治方法,不仅使水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导致药物的用量加大反而还越来月没有效果;而且排出的养殖废水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扫码加入我们

这有最全的养殖技术分享

这有最新的水产行情动态

01

暴发性出血病

02

肠炎病

03

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该病在水温15~30℃范围内均可发生,并且水温越高越易暴发,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打开病鱼的鳃盖可见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肿胀,黏液增多,末端缺损。绝大部分病鱼的鳍边颜色发白变淡。 

04

赤皮病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冻伤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病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发生。尤其是越冬后的春天最易暴发(时间大约在3~5月间)。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常称“蛀鳍”,也常伴有烂鳃症状。 

06

细菌性疾病防治办法

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养殖的饲养管理,按“四定”投饵方法进行投饲;定期地使用药物进行综合预防。生产上可采用聚维酮碘溶液等消*剂对水体进行消*;再用含有粪肠球菌、干酪乳杆菌、布拉迪酵母菌等有益菌的生态修复师对不良的水质进行净化,同时还能吸附、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理化因子。饲料饵料中添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赛有渔液肽美补充鱼类营养,提高免疫力。

疾病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诊断治疗工作,首先诊断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果有寄生虫应采用纯中药的草本驱蟲净杀灭寄生虫,随后采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水体消*;第三步是投喂药饵,每40公斤饲料中添加止雪肠鳃康g,连续投喂5天。如病情较重,应隔2天再投喂3天药饵即可。
  

如果有需要的老板,可以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