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咋治白颠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87665.html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健康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倘若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的值在正常与糖尿病之间,则称为糖调节受损,或称为糖尿病前期。
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糖尿病前期阶段,它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之路,是糖尿病后备*。如果不加以干预,每年至少有10%的糖尿病前期者会自然转变成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有何危害?
尽管糖尿病前期者的血糖水平只是轻微升高,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这个阶段却非常关键,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干预,血糖继续升高,葡萄糖的*性作用会加重胰岛负担,最终几乎都会发展为糖尿病。
另外,糖尿病前期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脑卒中、冠心病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大血管病变主要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由此可知,对糖尿病前期者进行积极干预,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如何正确看待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病情发展是可逆的。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易感人群,并积极有效地加以干预,绝大部分糖尿病前期者有望恢复正常。
糖尿病前期者最终是否发展为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肥胖程度、体脂分布、生活方式、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年龄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却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干预糖尿病前期一定要用药吗?
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均可阻止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变。
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是可以改变的,若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给予积极的干预,能够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非药物干预的效果甚至比药物干预的效果还要好。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尚不富裕的情况下,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手段,值得大力提倡。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哪些内容?(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贯穿于糖尿病前期干预措施的始终,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是有效使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而减轻体重的关键是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是指以谷类食物为主,辅以高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肪的多样化膳食模式。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鼓励多吃蔬菜;?建议糖尿病前期个体控制血压,每日限盐6g;?推荐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干预,鼓励戒烟和限制饮酒,要求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min。(2).药物干预?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预期干预目标(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5%,IFG者FPG<6.1mmol/L,IGT者2hPG<7.8mmol/L);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可考虑启动药物干预。?高风险者或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GLP-1受体激动剂、奥利司他等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但需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对于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痴呆、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预期寿命<10年、独居老年人等情况的糖尿病前期特殊个体,重点是健康教育、高血糖之外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定期的血糖监测,一般不需要针对高血糖做特别干预。下面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张女士,会计,32岁,身高cm,体重78kg,BMI28.65kg/m2,腰围cm,血压/80mmHg,平时伏案工作,缺乏体育锻炼。单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5mmol/L。其父亲有糖尿病病史。
案例二
赵先生,业务经理,46岁,身高cm,体重90kg,BMI29.39kg/m2,腰围cm,血压/mmHg,平时饮食不规律,常陪客户吃饭、喝酒、抽烟。单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9mmol/L。无糖尿病家族史。
案例三
王大爷,退休,82岁,身高cm,体重60kg,BMI21.26kg/m2,腰围90cm,血压/70mmHg,既往有心梗病史并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病史,目前遗留有言语欠流利,饮食偶有呛咳,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单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5mmol/L。无糖尿病家族史。
我国有超过1/3的人口处于糖尿病前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管理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而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在往往在糖尿病确诊之前就已经发生。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发生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已经明显增加。糖尿病前期个体的干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使其血糖逆转为正常,至少是维持在糖尿病前期,从而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回到三个案例的处理情况:张女士,糖尿病前期高危,经济条件可,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对健康有较高要求,在对张女士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阿卡波糖口服。案例2:赵先生患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再次择日复查空腹血糖7.6mmol/L,诊断为糖尿病。对其进行糖尿病教育,嘱戒烟限酒,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口服降糖,并积极控制血压。案例3:王大爷,高龄且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目前的治疗重点是健康教育及定期的血糖监测,暂时不需要针对高血糖做特别干预。总结
在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中,应首选改善生活方式,只有当其效果不够理想时,才考虑加用药物干预。目前证实,对糖尿病前期能起有效干预作用的药物主要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及选择何种药物均应由医生决定。
不过,糖尿病前期必须终生干预治疗。通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即使临床治愈,如不坚持原有的干预措施,糖尿病还可能“卷土重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